第595章 左良玉死期将至_挽明从萨尔浒开始
笔趣阁 >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> 第595章 左良玉死期将至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95章 左良玉死期将至

  增援江夏的明军兵马共有三支,它们分别为:东路军金声桓,中路军惠登相部,西路军王允成部。

  加上镇守江夏的李成、马进忠,共五路人马。

  这五支兵马,组成了左良玉的核心班底,他们是昆山公与弘光朝廷,与郑成功分庭抗礼的资本。

  按照左良玉之前制定的计划,先以江夏城为诱饵,吸引湖广方向的齐军第五兵团来攻,然后调集大军,将蒲刚消灭于黄陂江夏之间,在清除齐军威胁后,大军北上,入主中原。

  不得不说,这个计划很圆满,可惜,没有任何执行力。

  因为它忽略了一个变量,那就是,突然出现的齐军主力。

  左良玉以为,明军会先北后南,等解决完郑成功(或者被郑森解决)后,再救援湖广。

  可惜昆山公错了。

  广德元年二月,齐军第一、第二、第七兵团主力顺利会师江汉战场。

  齐军主力的到来,宣告左良玉大军覆灭进入倒计时。

  左部三路援军,刚刚动身,行踪便被齐军哨马侦知。

  金声桓等人,甚至连江夏城墙都没看到,就被提前布置的齐军,挡住了去路。

 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,坐镇崇州指挥的昆山公,先是目睹江夏城沦陷,武昌汉口明军投降,接着,他又接到三路增援兵马发来的救援塘报。

  金声桓在塘报中说,至少有十万齐军渡过长江,锐不可当,他恳请左大帅允许明军立即撤退。

  昆山公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,又传来三路大军惨败的消息。

  援军不仅没能救援江夏,连他们自身都不能保全。

  三月初,江汉平原各路明军,像没头苍蝇似得到处乱窜,一边逃走,一边打劫沿途城镇。

  明军畏强凌弱,被湖广百姓是为盗匪。

  三月初三日,从崇州、咸宁出发的三路援军,在经过一系列惨败后,沿原路返回。

  初四日,明军洗劫崇州、咸宁,劫掠之后,纵火焚城,连夜向鄂州方向逃走,那里有大量船只,可以让他们更快逃回南京。

  王增斌指挥骑兵团紧随其后,五千精骑一路砍杀,追至长江龙蟠矶而止。

  咸宁至鄂州驿道上,遍布明军尸体,左部各营自相践踏,死者千人。

  三月初五日,太上皇亲临武昌城南保安门,检阅三军。

  五大兵团共三万多兵马,于保安门前举行声势浩大的献俘仪式。

  武黄战役,共计斩首明军三千,俘虏明军一万余人。

  太上皇下令斩杀其中顽固不化、罪大恶极者五百余人,其余投降明军,皆被赦免,并成为南征先锋部队,准备随齐军东进,攻打鄂州、九江等城。

  各部兵马在武昌稍事休整,三月初八日,大军沿江顺流东下,继续追击左部残兵。

  至此,刘招孙彻底解除湖广方向明军威胁,帝国疆域,进一步向南扩张。

  左良玉原先制定的十面埋伏围歼齐军之策,如今已成笑柄,他手下五大将,除镇江总兵李成被俘殉国,其他四人悉数投降大齐,成为齐军东征先锋,对弘光朝廷进行反戈一击。

  明军江北防线彻底崩溃。

  南京岌岌可危。

  大势已去的昆山公,没有选择立即逃走,而是退走鄂州,一边派出使者乞求大齐罢兵,一面派人回南京,逼迫弘光皇帝退位。

  直到这时候,左良玉还一厢情愿的坚信,只要弘光皇帝主动退位,南明向大齐彻底称臣,刘招孙就会接受议和,放弃东进。

  毕竟郑成功已经登陆辽东,正日夜围攻辽南,山东也处于糜烂之中,刘招孙面临的压力肯定要比自己更大。

  “武定皇帝愿意与大明和谈的,无非是再多要些银子,女人也可以送他一些,本官相信,他是个聪明人,他知道见好就收。”

  鄂州,白雉山山麓,明军大营。

  一脸疲惫的昆山公,不厌其烦的向使者保证,因为一连串的失败打击,昆山公现在已经有些神经质,与其说让使者相信他的话,不如说他是在安慰自己。

  “刘招孙和以前不同了,他在江夏就没有屠城,没有赶尽杀绝,这是个好苗头,由此可见,他不是个疯子,所以,我们可以谈,对吧?”

  使者手捧左大帅的亲笔书信,即将前往五里之外的齐军大营,将信交给齐军统帅王增斌,此刻,见大帅这样询问,连忙附和点点头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222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222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